艺术实践——2021级舞蹈理论专业田野调查课程

来源: 时间:2023-12-02

田野调查是本学期于2021级舞蹈理论专业开设的一门新课程。

前期,同学们学习不同学科的田野调查方法,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学科的田野调查发展脉络及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与规范。

中期,在学习田野调查的方法和基本步骤等理论知识后,同学们自主分为五个小组,每组确定调查的主题方向,并通过知网、相关书籍等渠道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和整理,以此加强对调查主题的了解。同时小组成员根据调查主题和文献梳理后的资料展开讨论,明确最终的调查主题、调查目的、讨论调查问题并制定调查计划。

十一月份,迎来了学校艺术实践月。同学们按计划陆续开展了田野调查,学以致用。主要运用的调查手段有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在这段充满奇遇与收获的旅程中,同学们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获得更多的磨练与成长。



第一组

年轻群体对粤剧传播的认知情况调查


该组调查对象为14-28岁的年轻群体,调查地点为广东省粤剧院、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行剧院。

“在广东省粤剧艺术博物馆戏台的观众席里,我们采访到了粤剧老艺人陈小凤女士,向她表明来意之后,她邀请我们去到后台,见到了美籍华人,粤剧凡腔非遗传承人新羽佳老师。新羽佳老师非常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与粤剧的会逢其适,并希望见到越来越多年轻人能加入粤剧的队伍。

在欣赏完粤剧《文成公主》后,我们与周围的年轻观众进行交谈,发现大家和我们一样都在积极寻找粤剧在年轻群体中的突破口。同时,我们也在思考,能引起年轻人注意的粤剧形式应该是怎么样的?于是,我们与行剧院一起尝试了‘粤剧与即兴戏剧融合’的方式去探索。

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坚守初心的老艺人,思维活跃的戏剧工作者和志同道合的研究伙伴,或有失策挫败,或有柳暗花明。回首来路,收获满满,希望粤剧这颗‘南国红豆’不仅在岭南生根发芽,还能在全国各地氤氲留香。”


第二组

融合教育视阈下特殊学校“唱游与律动”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以广州市越秀区至灵培训学校为例

该组调查对象为越秀区至灵培训学校“唱游与律动”课程师生,调查地点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至灵培训学校。

“该田野点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狮带岗,在罗校长的热情协助下,我们多次参与学校的舞蹈课程、晨间操以及运动会的开幕舞蹈编排,并收获了很多热爱舞蹈和生活的孩子对我们的热情问候。过程中也存在录影、录音等难题,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我们选择克服照片呈现不全等困难因素,感受特殊学校孩子们旺盛生命力的律动与纯净无比的笑容,聆听他们对生活的无限期待。我们与特殊儿童的舞蹈承载着相同丰满厚实的灵魂。期待未来舞蹈融入特殊教育,我们还在路上......”


第三组

大学生的艺术修养调查

——如何让舞剧形式被更多大学生接受


该组调查对象为广州大学城的大学生,调查地点以广州药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为主。

“我们组想对大学生的艺术爱好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们喜欢的艺术有哪些,如何让舞剧形式被更多大学生接受。在采访调查中发现很多同学其实对舞剧舞蹈其实并不了解,一开始我们面对此类回答会束手无策,不知该怎样进展下去,经过如此多次碰壁后,我们会再接下来的采访中选择随机提问,为什么不会去了解去选择观看舞剧。其实这跟我们预期设想的回答出入很大,但我们认为这就是采访调查的意义。”


第四组

高师舞蹈专业学生对中学舞蹈教育技能掌握情况调查


该组调查对象为华南师范大学的钟平老师及学生、星海音乐学院的张琦千纯老师及学生、湖南广益实验中学的鹏赛男老师。调查地点为华南师范大学、星海音乐学院。

“我们组调查高等师范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设置,了解他们对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未来成为中学舞蹈老师是否具备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知识,并具备较强的舞蹈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同时尝试分析高等师范院校舞蹈专业培养出的舞蹈教育从业者可存在的发展空间,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我们组的成员因多为外地学生,在人际资源上存在局限,因此在寻找调查对象的过程中举步维艰。还有在做采访的过程中因采用了线上的方式进行,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对有些始料不及,例如——宿舍停电,即便宿舍停电,也打着手电筒完成了采访。此外,我们组在做调查问卷的时候也遇到一些不配合调查的情况,例如去调查采访的时候,有遇到很多不方便接受采访和调查的学生,也有因为课程太满或时间上不便拒绝采访的老师,这些情况也对该组的调查产生了阻碍。但是调查工作还是在华南师范大学老师、同学和研究生师姐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

更有趣的是,我们组本采用线上的形式采访,却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又遇到了这位研究生师姐,这位师姐也对我们组的调查工作十分支持,有问必答,积极配合完成采访。”


第五组

广州高校岭南民间舞教学体系现状调查


该组调查对象为星海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舞蹈学院部分师生,调查地点为以上五所高校。

“我们在选定星海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和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作为我们的田野地点后,立即着手联系各个高校的老师进行访谈。在此过程中,我们克服了时间、地点和天气等多种不确定因素,与各位老师相谈甚欢,不仅切身体验了咏春拳的拳法,还了解到老师们和岭南舞蹈结缘的故事。在访谈其中一位老师时,因为素未谋面,我们拿着老师本人的照片在一群家长面前手足无措,幸而老师眼亮,认出了我们,否则都不知该如何收场……除此之外,在文献资料无法得知的情况,我们都在老师那一一得到了答复,除了感受到老师们对于岭南舞蹈的热爱,也了解到目前广州高校在岭南舞蹈教学上所面临的‘窘况’,对于岭南舞蹈在高校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想法。最后,希望广州高校的岭南舞蹈能发展的越来越好,让岭南舞蹈不止扎根于乡土,还能扎根于广州这片沃土之上。”